一、患者基本信息
李**,男,45岁,建筑工人 20**年8月**日初诊。
二、主诉
腰部疼痛、重着1周,加重3天。
三、病史
患者1周前因工作环境潮湿,且正值炎热天气,出汗后未及时更换衣物,渐觉腰部疼痛,活动后稍有缓解,但仍感腰部沉重不适。近3天疼痛加剧,腰部发热来我处就诊。
四、既往史
无家族病遗传史,无传染病感染史,无药物感染史
五、现症见
患者腰髋驰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次着热后痛甚,遇冷痛减,伴有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面色略显黄,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酸臭口气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六、查体
腰部左侧压痛明显,皮肤呈现红赤
七、辨证分析
患者因处湿热场所,又劳作汗出当风,衣裹汗湿;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八、诊断:湿热
腰痛
九、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十、针灸治疗方案
选穴原则:以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为原则。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脾经及督脉穴位为主。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阴陵泉、三阴交依次进针。
方义: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可益肾壮腰;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腰背委中求”,能疏通腰背部经络气血;腰阳关属督脉,可祛寒除湿、通络止痛;大肠俞为大肠经气转输之处,可疏调腰部经气;阴陵泉为脾经合穴,能健脾利湿,清热消肿;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健脾养血、利湿通络。诸穴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之效。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及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毫针,快速破皮进针,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直刺0.8 ~1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委中直刺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下肢放射;阴陵泉、三阴交直刺1~1.2寸,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在委中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气罐,出血量约5 - 10ml。一日一次,隔日针,3次一疗程
十一、治疗过程
第1疗程:患者首次治疗后,腰部疼痛稍有减轻,发热感亦有所缓解。
第2疗程:效不更方,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逐渐调整针刺手法及穴位刺激强度。
经过8次针灸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重着感基本消失,腰部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等症状也完全缓解。
医嘱:治疗期间禁辛辣食物,远离潮湿环境,进行腰部保健锻炼。
随访1个月,
腰痛未再复发。
十二、按语
湿热腰痛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长期居处潮湿环境,湿邪内生,郁而化热,阻滞腰部经络气血所致。针灸治疗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原则。本案中通过选取特定穴位,采用合适的针刺手法及委中点刺放血拔罐疗法,有效清除了腰部经络的湿热之邪,疏通了气血,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