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神聪: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处 1 寸,共 4 穴。主治:中风,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狂乱;目疾。
2、印堂: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主治:痴呆,痫证,失眠,健忘;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3、太阳: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寸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疾,面瘫。
4、球后:位于眶下缘外 1/4 与内 3/4 交界处。主治:目疾。
5、夹承浆:在面部,承浆穴旁开 1 寸处。主治:齿龈肿痛,口歪。
6、金津、玉液:位于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主治:口疮,舌强,舌肿,呕吐,消渴。
7、牵正:位于耳垂前 0.5~1 寸处。主治:口蜗,口疮。
8、翳明:位于翳风穴后 1 寸处。主治:头痛,眩晕,目疾,耳鸣,失眠。
9、安眠: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心悸;癫狂。
10、子宫:位于中极穴旁开 3 寸处。主治: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
11、三角灸: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穴。主治:疝气,腹痛。
12、定喘:位于大椎穴旁开 0.5 寸处。主治:哮喘,咳嗽,肩背痛。
13、夹脊: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棘穴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 0.5寸。主治:心肺、上肢病;胃肠病;腰腹及下肢病。
14、胃脘下俞:在背部,当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
15、腰眼:在腰部,当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约 3.5 寸凹陷中。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虚劳。
16、四缝:第 2 至 5 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 4 穴,左右共 8 穴。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17、十宣:手十指尖端。主治:昏迷,晕厥,高热,中暑,癫痫,癔病,小儿惊厥
18、八邪:位于手背各指缝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
19、外劳宫(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 2、3 掌骨间,掌关节后约 0.5 寸处。主治:落枕、手臂肿痛、脐风。
20、腰痛点:在手背侧,当第 2、3 掌骨及第 4、5 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 2 穴,左右共 4 穴。主治:急性腰扭伤
21、二白: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4 寸,桡侧脘屈肌腱的两侧,一侧个 1 穴,一臂 2 穴,左右共 4 穴。主治:痔疮、脱肛、前臂痛、胸胁痛。
22、肩前:在肩部,正座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主治:肩臂痛,肩不能举。
23、百虫窝:位于血海穴上 1 寸处。主治:风湿瘙痒,下部生疮,虫积。
24、鹤顶:在膝上部,髌底中点上方凹陷处。主治:膝痛、足胫无力、下肢瘫痪。
25、膝眼: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主治:膝痛,腿痛,脚气。
26、胆囊: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 2 寸。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
27、阑尾:小腿前侧上部,犊鼻下 5 寸,胫骨前缘旁开 1 横指。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28、八风:位于足背各趾缝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穴。主治:足跗肿痛,毒蛇咬伤,脚气,趾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