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 → 人体内规则循行的十二条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脉 奇经八脉 → 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重要经脉
十二经别 → 十二经脉别行分出的十二条重要支脉
别络 → 较大和主要经络;络脉 孙络 → 细小的经络;浮络 → 浮现体表的络脉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易记:手是阴阳转换的地方)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交接(易记: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总结:看到阴经与阳经就在四肢末端;看到两个阳经就在头面; 看到两个阴经就在胸部
奇经八脉:加强与十二经脉之间联络,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及奇恒之腑关系密切。
冲脉:循行特点 →起于胞中上至头,下至足
功能特点 1、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气血,五脏六腑之海。
冲脉为血海,女子胞、月经的排泄。
阳维脉:维系全身阳经。
阴维脉:维系全身阴经。
阴跷脉、阳跷脉:主司眼睑开合,调节下肢运动,沟通阴阳,运行气血功能。
经别:别行的正经
离:离开十二经脉(多在肘膝以上)
合: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阳经经别,分别注入六阳经脉。
出 :浅出于体表(多在颈项部)
入:入于体腔深部(向心性)
功能:1、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
2、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因肢与身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3、加强了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
4、扩大了十二经脉的分布范围、
5、加强了足经与心脏的关系。
别络
概念:经脉分出的支脉(较大的络脉)
构成:十二经络各一,督脉任脉各一,脾之大络。
特点:阴经的别络入于阳经,阳经的别络入于阴经。
功能:
1、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
2、统率全身络脉。
3、渗灌全身。
经筋
概念:十二经脉聚结于筋肉关节。
功能:联结筋肉关节,主司关节运动。
皮部
概念:在皮部的分区
功能:
1、沟通作用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得气”
4、调节作用
经络常说、病理变化,体表受邪,循行传于内 → 如外邪袭表范肺。内脏有病,循经传于外 → 如心火见口舌生疮脏腑有病,循经互相传变 → 如心火移热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