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石决明 平肝潜阴,清肝明目 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珍珠母 平肝潜阴,明目退翳,安神定惊 宜打碎先煎 牡蛎 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收敛固涩宜...
发布时间:2025-03-27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寒热虚实水肿均可;利水消肿之要药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猪苓 利水渗湿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泄肾于膀胱湿热 香加皮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冬瓜皮 利...
发布时间:2025-03-27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治痰要药 青皮 疏肝破气,消积活滞 宜于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气疼痛、乳房肿痛 主归肝、胆、胃经,善疏肝破气,治肝气郁结、食积气滞及积聚等证 积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也可用于脏器下垂病证 木香 行气止...
发布时间:2025-03-27
解表药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发 散 风 寒 药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之要药;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要药 桂枝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风寒有汗无汗均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紫苏叶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和胃),解鱼蟹毒...
发布时间:2025-03-25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活 血 止 痛 药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为血中之养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 延胡索 活血,行气,祛止痛 行气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
发布时间:2025-03-25
温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治湿痰、寒痰治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将逆 化寒痰药 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 善治风痰证 芥子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气豁痰 旋覆花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发布时间:2025-03-24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广藿香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芳香化湿浊的要药;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捷要 佩兰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明目:夜盲症及眼目混涩;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活便用苍术 厚朴...
发布时间:2025-03-24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雄黄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 内服 005--0.1g ,入丸散用;禁火煅,有剧毒 硫磺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治疥疮治要药 白矾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风除痰 蛇床子 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为皮肤及妇...
发布时间:2025-03-24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补 气 药 人参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增智 拯危救脱要药;补肺要药;补脾要药。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反藜芦 党参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气...
发布时间:2025-03-23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升药 拔毒,祛腐 只供外用之外科常用药之一;多配煅石膏外用 砒石 外用:杀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内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祛痰平喘 炉甘石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硼砂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喉科及眼科常用,...
发布时间:2025-03-21
药名 功效 特色和记忆 朱砂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既重镇安神又清心安神。镇新清火,安神定志之药。入丸散,每次 0.1---0.5g 。忌火煅及久服 磁石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补益肝肾,有聪耳明目之功;有益肾纳气平喘之功,脾胃虚弱慎用 龙骨...
发布时间:2025-03-13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当归性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
发布时间:2025-03-13
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 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 芒硝通大便之结燥,大黄乃荡涤之将军;犀角解乎心热,牛黄定其胆惊;连翘泻六经之火,菊花明两目之昏;滑石...
发布时间:2025-03-13
用药法象,所谓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温凉寒热四气皆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凉寒者,天之阴,此为天之阴阳。而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辛甘淡酸苦咸,五味皆象于地。辛甘淡者,为地之阳。酸苦咸者,为地之阴。此为地...
发布时间:2025-03-13
所谓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之味,升降浮沉之能,浓薄轻重之用。 药者,各有所能,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轻清成象,重浊成形。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中清者,营养精神。浊中浊者,坚强骨髓。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为阳,气浓为阳...
发布时间:2025-01-27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 3页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