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医知识 >

舌诊与五脏和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分别为: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肺主气和肾主水。
1.肝主疏泄
  肝脏是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主要具有疏泄、解毒、分泌胆汁以及免疫防御功能,同时能有效调节情志活动,促进脾胃消化。另外,肝脏可藏血,有贮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等作用。
2.心主血脉
  心脏可以通过血脉将气血运送到全身部位,在人体中发挥着最高主导地位的作用,被称为血脉的总枢纽。同时心脏也可主神志,可以调节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等功能。
3.脾主运化
  脾脏是气血生化之源,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又能统摄血液。
4.肺主气
  肺脏是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主要有通气和换气功能。又是一个主要的造血器官,能宣发卫气。
5.肾主水
  肾脏可以调节津液代谢功能,能对体内水液潴留进行合理分布与排泄。还能保持吸气深度和预防呼吸表浅。
A、胆贮藏和排泄胆汁。胆藏的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称为胆汁,胆汁可以助饮食物消化。并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B、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和别清浊,小肠主液。
C、胃主受纳水谷,有太仓和水谷之海之称,胃主腐熟水谷,胃主通降,喜润恶燥。
D、大肠传化糟粕,有传导之官之称,大肠主津。
E、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贮尿和排尿。
F、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诸气和运行津液。
 
舌诊的原理
舌与脏腑的关系:舌尖,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反映肝胆的病变。
望舌质
(1)、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证。
(2)、红舌:主热证。
(3)、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证。
(4)、青紫舌:主血气瘀滞。全舌青紫,其病多是全身性气血瘀滞。
望舌质
(1)、老嫩舌
1、老舌:因实邪亢盛,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舌所致,属实证。
2、嫩舌:因气血不足,舌体失充,或阳虚水停,浸淫舌体所致,属虚证。
(2)、胖瘦舌
     1、胖大舌:因津液输布障碍,水湿之邪停滞于体内而致。属水湿、痰饮证。
       舌淡胖大者:为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所致。
       舌红胖大者:属脾胃湿热,湿内盛所致。
2、瘦薄舌:因气血阴液不足,舌失其濡养所致。属气血两虚证、阴虚火脏证。
     舌淡白而瘦薄者,久病气血两虚。
      舌红绛干燥而瘦薄,少苔或无苔者,属阴虚火旺证。
   (3)、裂纹舌
        因热盛阴液大伤,或阴血不足,使舌体失于濡润,舌面萎缩所致。主热盛伤津、阴液亏虚、血虚证。
       舌红绛有裂纹,因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损所致。
       舌淡白有裂纹,血虚不润
(4)、齿痕舌
         系舌体胖大面受牙齿挤压所致,故多与胖大舌同见。属脾虚、湿停证。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停证。
         舌淡红,舌边有齿痕,为脾虚或气虚致湿停而成。
       
舌态
1、强硬舌
因热盛伤津,或风痰阻络,筋脉失养所致。主实热证或风痰阻络症。
舌红绛少津而强硬者,属热盛证
舌强硬而胖大,舌苔厚腻,风痰阻络证。
突作舌强硬,伴语言謇涩,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前兆。
2、痿软舌
   因气血阴液亏虚,筋脉失养而废弛,致使舌体痿软。主阴虚、气血俱虚证。
   舌红绛少苔而痿软者,见于处感热病后期,邪热伤阴,或内伤久病,阴虚火旺。
   舌枯白无华而痿软者,属久病气血俱虚证。
3、颤动舌
   为动风之证,可因热盛、阳亢、阴亏、血虚所致。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都,属血虚动风证。新病舌绛紫而颤动者,属热极生风证。
     舌红少津少苔而颤动都,属阴虚动风证。
4、歪斜舌
   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前兆或外伤等 ,因肝风内动。
5、吐弄舌
  多见于小儿,提示心脾有热或为动风先兆,或见于愚型儿。
6、短缩舌
   常与舌痿软并见,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舌短缩,色淡或青紫而湿润者,属寒凝筋脉,或气血虚衰证。
   舌短缩而胖大,苔滑腻者,为脾虚痰蕴,风痰阻络。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者,属热病伤津证。
一、舌质和舌苔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症一致,说明病变比较简单,例如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湿热证,舌质红绛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主热及伤津。
二、舌苔与舌质变化不一致,提示病机、病因比较复杂,此时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比如淡白舌、黄腻苔,舌色淡白主虚寒证,而舌苔黄腻有主湿热证,舌色与舌苔反映的病性相反,但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所以平素脾胃虚寒者,复感湿热之邪,便可见上述舌相,此为寒热夹杂,本虚标实证,提示病情比较复杂。
浏览次数: